行業(yè)新聞
如何投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我的位置:主頁 >行業(yè)新聞
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炒作和失望之后,智慧城市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智慧城市承諾在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的同時解決環(huán)境、交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然而,并非所有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從早期專注于試驗或單一用例項目的嘗試中可以吸取很多經驗。 在許多情況下,很少有精力用于長期規(guī)劃。一個用例如何擴展到多個用例?什么樣的持續(xù)供資框架可以維持持續(xù)運營?
一般來說,快速交付的壓力會導致“快速修復”的心態(tài)。這是行不通的,因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一項數十年的事業(yè)。它與城市交通網絡、能源分配系統(tǒng)和下水道并列。
近年來,許多智慧城市項目陷入停滯。他們通常從智能路燈或社區(qū)Wi-Fi網絡開始。一個恰當的例子是關于新奧爾良智慧城市計劃的引人注目的新聞故事。在那里,單一供應商、單一用例的方法行不通了。這部分是由于有問題的采購過程和單一供應商解決方案的選擇。這是可以避免的嗎?
適當的規(guī)劃
圍繞硬件基礎設施啟動智慧城市項目可能很誘人。這可能是市政光纖或 Wi-Fi 熱點的網狀網絡。它還可能涉及智能路燈或閉路電視監(jiān)視器網絡。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智慧城市服務將依賴數據。這導致在管理城市資源和不斷擴大的公民服務方面做出更好的決策。顯然,傳感器的使用將會更多。微型化和能量收集將使傳感器嵌入道路和橋梁。將需要工業(yè)規(guī)模的數據收集以及用于遠程監(jiān)測和控制的軟件平臺??梢詫⑦@些新需求視為基礎設施從“硬”到“軟”的發(fā)展過程。
這一進展甚至進一步擴展到數據基礎設施。這是另一種“軟”基礎設施。它將在商定的政策框架內支持公共和私營部門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數據隱私和安全政策顯然是根本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政策將包括數據供應和許可保證。這將允許資源管理者控制下游使用和貨幣化權利。數據來源跟蹤有望成為未來的另一項要求。這是由于智慧城市決策的可解釋性和問責制。
從智慧城市計劃的一開始就詳細說明或資助這些要求并不是必需的。如果被忽視,該計劃可能會在幾年內失敗,并且無法通過數十年的基礎設施應用考驗。
超越技術,著眼于基礎設施管理變革
良好的規(guī)劃框架和方向性路線圖是智慧城市倡議的基本要素。重要的是要平衡歷史上水平和垂直解決方案的偏好,這可以解決一個緊迫的問題。 這意味著要構建一些通用且可重復使用的功能。這些使支持許多應用變得更加容易。這種策略增加了開發(fā)人員團隊的影響力。它還降低了在多個垂直系統(tǒng)和集成活動中過于分散技術專家的風險。實際上,這就是標準所要完成的。
在采購過程中強制使用開放標準還會帶來另一層好處。它促進了競爭性投標,降低了技術和供應商鎖定的風險。這對新奧爾良來說是一個教訓。
開放標準還意味著智慧城市系統(tǒng)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以涉及不同種類收集箱的廢物收集為例。它們的大小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于位置和使用模式。城市規(guī)劃者必須在外賣餐廳、公共場所和人流量少的街道附近放置垃圾箱。使用開放標準將允許城市從不同的供應商處采購垃圾箱。它還將允許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錯開其推出,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廢物收集模式和資金可用性。
雖然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了智慧城市挑戰(zhàn)的供應方,但需求方問題也值得同等關注。過去,運營人員會等待有關城市資產的每周或每月數據摘要。借助物聯(lián)網功能,他們可以實時監(jiān)控和控制城市資產。這改變了他們工作的性質。這使得變革管理和技能再培訓成為所有智慧城市計劃的必要補充。
在此過程中包括高管和財務經理也很重要。他們的參與對于接受“從硬到軟”的基礎設施路線圖至關重要。畢竟,他們負責為未來的部署和運行成本提供資金。這是用城市管理員的語言構建新用例路徑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強調長期規(guī)則和適應性基礎設施而不是快速修復項目的一個原因。